中俄乡村教育合作新模式探索与实践

Biang.ru、《黑龙江日报》》 02.06.24 1557

近年来,牡丹江师范学院一直坚持基于乡村教育的师范教育发展之路,着力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。

学校为响应国家“教育对外开放”战略和落实黑龙江省“教育向北开放”政策,基于学校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,以对俄教育合作为主,发挥学校蓄势赋能的教育功能,构建“教育向北开放”中俄乡村教育研究合作实践新模式,全面推进了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,加强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。

顶层设计教育向北开放 引导乡村教育国际合作

学校通过科学完善的顶层设计积极推进“教育向北”政策的落地实施 ,加快了中俄乡村教育国际合作的进程。2023年7月,牡丹江师范学院与乌拉尔联邦大学签署两校合作协议,拉开了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向北开放发展的序幕。2024年3月,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人文学院代表团一行7人来到牡丹江师范学院,与学校领导共同商讨合作事宜,托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、新西伯利亚国立经济与管理大学等俄方高校领导同步参加线上会议,进一步加深了两校合作意愿。2024年4月,以黑龙江省双一流特色学科乡村教育学为核心,牡丹江师范学院与乌拉尔联邦大学签订合作协议,正式开启乡村教育国际合作的新模式。

搭建中俄乡村教育合作平台 实现乡村教育资源共享

学校着力建设中俄乡村教育合作平台,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2024年4月成立中俄乡村教育虚拟教研室,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,它将传统的教研室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,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,让中俄教育工作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。虚拟教研室以高质量专业建设为目标,开展专业建设路径的合力探索,交流乡村教育教学改革经验,共同推进以乡村教育为特色的本科一流专业建设。同时依托虚拟教研室,中俄双方发挥各自乡村教育和师范教育教学资源优势,共同打造乡村教育特色精品课程,为两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互选,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,培养了学生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。中俄乡村教育学虚拟教研室的成立,是双方共同探索新型教育模式、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尝试,为两国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加广阔和便捷的合作平台,有力推动了两国乡村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。

成立乡村教育研究团队 积极开展乡村教育成果研究与交流

为进一步加大中俄对乡村教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,促进研究成果的交流与探讨,中俄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团队。团队重点抓住“乡村教育”一个核心,围绕“乡村教育与国内外比较教育研究”“乡村教师教育研究”“乡村学生心理健康研究”三个方向开展研究,并进行经常的成果交流,以有效推进研究进度。2023年12月17日,学校举办第二届乡村教育暨教师教育研究国际学术交流会,邀请了来自5个国家的专家作了学术报告,加强了中俄校际学术交流,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学术国际影响力,为推动学校“乡村教育学”省级双一流特色学科建设发挥了促进作用。2024年3月,学校举办中俄乡村教育研究国际学术交流系列活动,是中俄乡村教育研究国际合作项目内容之一,有力促进了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,为学校乡村教育学“双一流”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。

为更好地落实教育向北开放政策,牡丹江师范学院以学校乡村教育学特色学科为依托,构建中俄乡村教育合作新模式,精准助力乡村教育研究,形成了以促进乡村教育发展为目的的多层次、多维度的对外合作交流新局面,加速了学校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建设的进度,初步形成了学校对外教育的品牌特色,拓展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。

继续阅读

政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