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最北俄罗斯民族村:异国风情撬动乡村振兴

Biang.ru、中新社 21.06.22 1182

高鼻梁、深眼窝、蓝眼睛,如果不是操着一口流利的东北话,很难想象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。这里是地处中国地图最北角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市北红村,与俄罗斯仅一江之隔,约300人的村子里将近一半的村民都是俄罗斯后裔,也被称为俄罗斯民族村。

近年来,北红村依托最北地标,利用俄罗斯民族风情等特色旅游资源大力推动乡村振兴,由一个位于中国最北的原始村落变成“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”。

六月的大兴安岭万木葱茏、绿水逶迤。中午时分,位于北红村核心位置的俄罗斯面包坊里传出了香甜的味道。今年55岁的店主赵银华2007年从俄罗斯族婆婆那学习技术,已与俄式面包“打交道”15年。

图:中新社

“一开始做面包的时候就是亲戚朋友过年送礼,从来没要过钱,自打2014年以后北红村开始搞旅游了,面包坊慢慢发展了起来”。赵银华介绍说,纯手工制作的俄式面包用列巴花发酵,不掺杂任何添加剂,工序较为复杂,除了需要提前一天进行发酵,夜间每隔一两个小时还要额外添加面粉,耗时耗力,每一个成品面包都饱含着汗水。

随着北红村乡村旅游的发展,这家俄罗斯面包坊已成为当地特色“打卡地”,很多游客慕名而来,吃过面包的游客纷纷点赞。靠着经营面包坊,赵银华一年可收入四五万元。

从面包坊出来,就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套娃广场。墨绿高耸的穹顶、原木贴面的墙壁,一座俄式风格的小楼里售卖着套娃、玉石等产品,口渴了还可以来上一杯俄式口味的啤酒。

穿过套娃广场,不到100米,就是混血儿旅游商店,几名游客正在选购俄式零食、纪念品。

“之前店不叫这个名字,买货的都是本村村民,一天也就卖个千八百块钱,村里发展旅游后,游客多了,一天销售额能达到一两万元”。店主汤雁告诉记者,因为爷爷奶奶和父母都是俄罗斯族人,他的长相也很“俄式”,很多网友就建议他把店名改成了“混血儿”。

漫步北红村,俄式风情随处可见,甚至一些民宿的牌匾上也用俄语进行了标注。

“我们正在推进更多乡村振兴项目,比如说有机肥生产线、冰棍厂、冷饮厂、啤酒厂,为下一步旅游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”。据北红村驻村第一书记史继友介绍,过去的北红村不通电、没有网、泥土路、出行难,贫困偏远落后,2014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。近年来,北红村依托最北地标、俄罗斯民族风情等特色旅游资源,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,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,2018年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。截至2021年底,该村家庭宾馆、民宿共72余家,年收入均在5万元左右,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.08万元,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。

继续阅读

社会